none.gif

e602e2b0

GF  2021-06-14 10:14

【社会生活史】粽子的味道演变与粽子的历史。

一般情况下,中国人的口味都是南甜北咸,为何种的却是南咸北甜呢?

粽子究竟是甜是咸?这个问题时常伴随着南北之争,活跃在风口浪尖。

其实,在周朝或更早的时期,无论白糖、红糖都是奢侈品,人们也不爱吃猪肉,试猪肉为贱人。在唐朝人汪芳所写的三代历史议文著作《云居议》中记载,以大叶包谷物,只是保鲜手段而已,类似今人(唐朝)使用的木制饭盒。

东汉《风俗通义》记载:最早的粽子类食物“角黍”,是以茭白叶包黍米,而不是糯米。用混合草木灰的水来煮成的黑暗料理。

如今贵州一些地区,依然有将草木灰加入粽子的做法,可见真要追本溯源,甜,咸,那都是异端,草木灰才是正统。类似这种用叶子包裹食材的食物,其实早在屈原前就已经存在,外国也有用葡萄叶包裹的“希腊粽”,用玉米叶包裹的“墨西哥粽”。这可以理解为早期人类缺乏有效的烹饪手段,只能用泥土包裹食材放进火中加热,为防止食材被污染,所以用叶子来隔离。与《云居议》中的记录相吻合。

粽子正是这种上古烹饪手段的遗留产物,最早记载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文献,是南北朝时《续齐谐记》远晚于粽子被发明的时间。而除了纪念屈原以外,在江苏许多地区也用来纪念伍子胥,甚至在《苏州府志》中还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强调“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唐朝时国家强大,经济发展,粽子却再次回到了大众口中并且席卷整个汉文化圈,唐朝时对于粽子的记录,更多注重的是形制。有角粽、菱粽、筒粽、秤砣粽、锥粽、庚家粽、九子粽、百索粽等等。唐朝时的粽子主要有三种口味。
蜜粽,有钱人吃的,里面放的是掺了水的蜂蜜,一吃爆浆好似今日吃奶酪要的就是一个拉丝。《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倒是曾有过一种《赐绯含香粽》,以糯米惨红花香料制成,食用时切片,淋上蜂蜜装盘
酱粽,主流人食用,酱是唐朝最主流的食物。唐朝士兵的标准待遇之一为:“日给一身量及酱”。唐朝的酱又甜又咸,有点类似炸酱面里的炸酱,主要成分是羊肉丁、鱼肉丁和黄豆酱。
白水粽,又名泡粽。唐朝时良家子吃酱菜,吃不起黄豆酱的穷人就只能吃泡菜,所以包粽子时放不起酱的粽子是最下品。唐朝时的泡菜和现代泡菜没有任何差别,但唐朝时的主流食品酱菜 却不太常见了,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顺便一体,如果有机会回道唐朝千万别说自己喜欢吃泡菜,因为那是最下层最穷的人,以及不会酿造黄豆酱的外藩吃的。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为何如此感激交给日本人如何制作黄豆酱时留了一手结果只能做成味增的某个唐朝和尚的缘故。酱曾经是文明的象征,富裕的象征。这无疑对 今天的人来说是个很雷人的事。

宋朝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突然能够获取到大量的糖和油脂了,那就是甜粽子称霸的岁月了,无论是《岁时杂记》还是《东京梦华录》亦或是《武林旧事》记载的几乎都是甜粽的,有加红枣、松子儿,也有加板栗、胡桃的,甚至还有加生姜、麝香这样重口味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排除这些记载里有一丝显摆之意,以显示宋朝的富泽,在民间酱粽还是有一席之地的。甚至还出现了烤粽子和炸粽子。

宋朝时还出现了 类似 巨大化 日本寿司的 便捷食品。帖食。最初是 普普通通很常见的 放了馅料的 米饭团子。后来因为客流量太大,卖家经常给错馅,客人也不好分辨谁家的料足。于是 卖家干脆就把炸鱼、烟熏半生牛肉切片、咸肉片、酱肉、烤肉片、凉拌鱼皮等直接帖在米饭团外侧,以方便客人挑选,也避免忙碌时拿错。又怕气温过高时米饭坏掉,所以又加入了醋。所以怎么看都是一个巨大化的寿司。好吧,从时间上看寿司应该是迷你化的贴食才对。顺便一提,现代人吃的这种一口一个的精致寿司其实一道现代料理。古代日本人吃的寿司也是特大号的。所以宣称寿司源自中国实际上并没有。宣称寿司完全是一道日本料理也同样没错,因为中国一直到贴食逐渐被淘汰为止,都是个大号饭团,小巧精致的寿司的确是一道出现在现代日本的新式料理。

说粽子为什么却又跑题到贴食去了呢?别急,因为当时在宋朝卖帖食的 和卖 粽子的往往是一家啊。叶子包起来的适合拿回家或者路上吃的叫粽子。现场炸制的、放点芝麻烤一下的,直接吃的都叫帖食。他们其实并不分家。所以宋朝时甜的、咸的都有。甜的稍微贵一点,地位略高但普通人吃咸的比较多。毕竟当时是城里人才会吃的用来中午填肚子的午餐。穷人、外藩通常是只吃两餐的。


俗话说,汉魂唐魄宋富明强。一直到了明朝,老百姓的好日子才算是来了。
朱大哥出身民间,赶跑了大草原上的侵略者。一看中原都给野蛮人祸害的人丁稀少了,赶紧修养生息。一日三餐在穷人阶级迅速普及(可惜明末小冰河,群贼祸乱天下,满清也趁机萌混入关又倒退回一日两餐了)。富人甚至有了七茶五饭一说,讲究少食多餐。
《竹屿山房咋部》记录的海量粽子馅儿中,有“猪肉醢(hai)料”也就是猪肉酱,鉴于并没有说明口味,是甜是咸,无法判断。但这应该是第一次正经八百的记载猪肉馅。唐宋时期吃的肉粽子往往是半生牛肉、羊肉、生鱼片还有蜂蜜、红枣、白糖、红糖。

满清几个“盛世”下来,粽子没什么发展,反而很多常见配方都不见了。大概是民间的实际生活困苦吧。唯一的亮点要数袁牧的《随缘食单》中所记载的大明宫廷配方火腿粽子出世,震惊美食界。可惜文字狱的关系,就连《随园食单》也被删删改改,明武宗对粽子的贡献也就只有在野史中领略一二了。


none.gif

牛牛

B1F  2021-06-14 13:36
水的好贴